2014年7月5日至9日,我校带领孔子学院奖学金生赴内蒙古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长途语言实践。为增进同学们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理解,提升汉语语言实践能力,北京语言大学学生处特别为同学们开展了暑期长途语言实践活动,来自俄罗斯、美国、伊朗、澳大利亚、尼泊尔、墨西哥、日本等14个国家的孔子学院奖学金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选择内蒙古自治区作为长途语言实践地点,旨在使国际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并提升国际学生对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的认知。为期五天的语言实践,国际学生们走访了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等内蒙古主要城市和许多名胜景点,不仅了解了中国西北大城在新中国崛起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体验了蒙古民族的生活习俗与文化传统。
活动首日,同学们抵达了辉腾锡勒草原,在绵延的草地上策马奔腾,感受着草原的秀丽风光,品尝牧民美食,观看蒙古族歌舞和马术摔跤等表演,并入住蒙古包,充分体验了“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第二天,同学们在玉泉区的大藏传佛教大召寺参观了“银佛、龙雕、壁画”明代三绝,感受西北独有的召庙文化。而在第三天的行程中,大家又启程前往鄂尔多斯,并停驻在库布齐沙漠,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骑骆驼、进行惊险沙漠体验游戏。最后一天,团队抵达伊金霍洛旗,参观成吉思汗陵,大家聆听了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远征欧亚的故事,并前往鄂尔多斯的名城康巴什,游览鄂尔多斯博物馆和文化艺术走廊,品味康巴什独特的文化建筑风格。
澳大利亚同学江逸彤在实践临近结束时,特别感谢孔子学院总部和北京语言大学策划了这次语言实践和文化体验活动,让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宝贵体验,更最重要的是通过此次语言实践和文化考察,他亲身体验到中国广大土地上的各种绮丽风光,并不断用汉语与热情的蒙古民族进行交流,这一切都使他坚定了继续学汉语的决心。他说,只有坚持学习汉语,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并更深入地领会这片大地上的珍贵和美好。许多同学在文化活动结束后都有着同样的感受和领悟。
此次赴内蒙古的长途实践活动已圆满结束,参与的国际学生不仅实现了他们长久以来想要更深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期待,文化之旅的人文景观和新奇深厚的民族特色,也激发了国际学生们努力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的热情和动力,更深植了他们对于中国的深厚情谊,使得同学们对未来的学习充满热情和信心。